兴趣第一 拓展思维
4月29日上午,我有幸在华宏公寓采访到了船海88级的校友付军学长。付学长当年在华工读了船电的本科专业,又留校读了机械学院的研究生。目前在美国从事软件开发方面的工作。在短短半个小时的采访中,学长十分和善。我也了解到了付学长当年从初进大学到研究生毕业,直至远赴美国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一步一步走来的心路历程。当时除了学习成绩不错,付学长也很热爱足球,对于唱歌也是颇为追崇。通过采访,总结他的经验,对我们这些学生而言,可谓受益匪浅。
大学学习
初进大学,在当时那个环境下,绝大部分人的专业都非自己选择。因此,付学长的父母也早早为他选好了船电这个专业,以便以后进入研究所。当时的大学新生并不了解他们所选的专业到底是什么,自己是否感兴趣,直至后来慢慢的学习才逐步了解。于是乎,有一部分的同学,渐渐偏向了去做学生工作,另一部分同学,则对技术更感兴趣,专研了起来。而付学长,显然属于后者。然而,在学习过程中,付学长对当时兴起的计算机方面逐渐有了兴趣。因此,在平时学习之余,他会主动去寻觅一些计算机方面的书籍,自己研究。在后来选择考研之后,付学长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与计算机关系紧密的机械控制方面的专业。之后,付学长遵循着自己的兴趣,从本科的硬件方面研究逐渐转向了软件方面。
业余生活
付学长那一届的RAYBET雷竞技,不仅学习好,在足球方面也可谓是出类拔萃。根据付学长所说,当时每次的华工杯比赛,我们不是冠军就是亚军。当时校足球队的队长,也出自付学长的同班同学。
另外,当时学校内举办的校园歌手大赛也深深吸引着付学长。每年决赛在当时的露天大礼堂举行,每场比赛,场地都能爆满,可谓是一票难求。
华工校风
在华工读书期间,华工踏实、严谨的校风也对付学长产生了长远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当时学到的很多知识都已经遗忘或者需要更新了。但是这种严谨的科研的精神和学习方法却始终贯穿着他今后的发展。所以当年学在华工的校风,在付学长身上,便可见一斑。
人文关怀
在付学长读研究生阶段,当时的校长杨叔子大力提倡理工科生也要有人文情怀。从当时开始,便有了许许多多的人文讲座。付学长认为,这种人文知识的灌输,可以使人在科研时思维更加开阔,从另一些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使得科研不光光是技术上的事,更重要的是要使这种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
另一方面,对人文知识的学习,也是完善自身人格的过程。尤其是对于理工科生而言,学习一些人文方面的知识,对于培养自己的情操,对于今后在与别人相处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
出国发展
最后,付学长也和我谈了下出国以后这些年,他感受到的中国和美国教育之间的一些不同。在他看来,中国的大学教育更具有组织性,学校基本上会给你提前安排好大学里的课程,无需你自己操心。这样做的好处便是,可以使学生少走很多弯路,在学习途中能够得到老师们的许多帮助。当然,这样做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由于学校的统一管理,使得学生的自由性受到了约束。另外,学生学习的专业可能并非他感兴趣的。而反观美国的大学教育,工科类只是一个学院,在大学的前三年,对学生的专业并没有很大程度上的细分。直到大约第四年,才会依照学生的兴趣,从而细分出各个专业来供学生们研究。当然,美国大学这种宽松式的教育方式,在付学长看来,也可能会导致一些同学要走更多的弯路,甚至会陷入一种迷惘。
另外,中国的大学教育更偏重于理论的理解,而美国的大学则更偏向于对实际的应用。这使得美国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更快地在工作中上手,然而,付学长也说,国内优秀的大学教会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对于工作后接受吸纳新的知识,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总结本次采访,在大学里,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了解自己往哪个方向发展,哪怕与本专业并不那么相关。付学长建议我们在大一大二阶段,应去尝试做许多不同类型的事情,了解更多的事物。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所在,也能够开拓自己的思维。从而在大学乃至今后的发展途中,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此外,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倘若我们能够同时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参与一些文体活动,或者是走出国门,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接受另一种文化理念的冲击。对于开拓我们的思维,多方面地去思考一些问题。无论今后是从事科研、管理、经济还是其他方面的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